
我叫孙林俊,今年60岁,是徐州金阳光慈善义工服务队队长。之前,我是社区舞蹈队的领队,舞鞋和鼓点曾是我的日常;退休后,义工服和理发推成了我的新“行头”。虽然身份变了,舞台变了,但那份想把温暖传递出去的心,从未改变。

一次遗憾带来的启发
我的公益路始于心底一份深深的遗憾。曾经,我的母亲也是敬老院的一员,我也经常带着慰问品,去敬老院看望老人。
有一次,敬老院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大姐,你下次人来就行了,不用带东西,陪伴就是老人们最缺的东西。”自那以后,我就萌生了一个念头:我可以带着舞蹈队的姐妹们,去敬老院表演节目,为老人带来开心快乐。
那时候,没有团队,没有经验,就凭着一腔热情和姐妹们的情谊。每次演出之际,看到老人们随着音乐拍手、露出久违的笑容,那一刻,我明白了,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吃穿,更是精神上的慰藉和热乎劲儿。这份简单的快乐,成了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机缘巧合,我在一次广场舞比赛活动中认识了徐州市阳光志愿服务队队长龙振云,他主动加我微信,原来是想找舞蹈队去敬老院演出,这份不谋而合让我倍感亲切。
2018年元旦,我参加了阳光志愿服务队的总结会,被团队的氛围深深感染,正式加入了慈善队伍。在这期间,我不仅继续为老人送去欢歌笑语,还接触到了助学项目,在慈善的路上越走越远。
一份共情催生的行动
在志愿服务中,我发现,或是因为行动不便,或是因为身体上的异味,对于老年人和残疾人来说,理发是一个难题。谁都有老的时候,我要帮助他们!这个念头瞬间涌上心头。我自掏腰包买了理发工具,从零自学理发。
当我第一次拿推子时,手都在抖,拿邻居大哥·当“试验田”,结果剪得深一块浅一块,坑坑洼洼。最后,我哥哭笑不得地对我说:“别折腾了,干脆给我推个光头得了!”
一遍遍练习,一次次上门,从生疏到熟练。现在,我可是队里的“技术骨干”,剪得又快又好!5年多来,一把小小的推子,理去了上万名老人的“烦恼”,也“理”近了心与心的距离,一众爱心人士纷纷加入理发小分队,甚至有残疾人。他们说:“我们虽然残疾了,也想用自己的双手服务社会。”

2020年1月,在各方支持下,我成立了慈善义工服务队,老队长龙振云对我说:“就叫‘金阳光’吧,希望这金色的阳光,能温暖照耀更多地方。”
我深信,只要心中有光,再小的善举也能汇聚成金色的暖阳,照亮每一个需要温暖的角落。“金阳光”会继续这样走下去,传递希望。
一种快乐滋养的坚持
有人问我,做公益、做公益这些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的回答很简单,是开心,是快乐!
看到敬老院老人因为我们的节目开怀大笑,摸着刚理好的清爽发型连声道谢;看到受助孩子的眼神从怯生生变得明亮开朗;看到队员们坚持来做义工……这些瞬间,都让我觉得退休生活无比充实有意义。作为一名党员,我觉得这是发挥余热最好的方式。
家人的支持是我坚强的后盾。起初丈夫也不理解我义务给社区老人和残障人士理发,但现在他不仅支持,还积极参与献血和助学。还有我的女儿、女婿、亲戚朋友,都被带动了起来。
如今,金阳光慈善义工服务队也从30多人发展到了250多人的大家庭,今年以来,我们在敬老院演出30多场,理发服务超万人次,助学帮扶30多名孩子,组织了一支有30多位成员的献血小分队。
公益于我,早已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内心的安宁与满足。就像跳舞一样,公益也需要节奏、坚持和传递。我愿继续和金阳光慈善义工服务队的所有队员们一起,用实际行动传递关怀,用爱心传递希望。我相信,点滴善行汇聚,终能温暖整座城。
(徐州日报: 彭家一 实习生: 吴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