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慈善家
2010-07-15 浏览次数:1023

 

东汉的慈善家
 
两汉期间,我国涌现了许多民间慈善家。他们以个人名义进行慈善义举,或是大商人,或是地方官员,以自家的资财资助贫困和孤病之人。其中被正史《后汉书》所收入的就有樊重、宣秉和王丹等人。我国北宋的名臣司马光有两部书:一部是《资治通鉴》,为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所必读;另一部就是“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所用的《家范》。而《家范》中就收入了东汉樊重勤俭致富、仗义疏财帮助乡邻的慈善事迹。
樊重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外祖父,也是光武朝的名臣良吏寿张侯樊宏的父亲。据《后汉书·卷三十二·樊宏阴识列传》记载,樊重,字君云。他家世世代代都很擅长耕种庄稼,并且喜欢做生意。樊重性情温和厚道,做事情很讲究法度。“樊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经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因为如此,所以樊重全家“能上下戮力”,财产和利润每年都成倍增长。“乃至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重堂高阁,陂渠灌注。”
此外,樊重家还养鱼、养牲畜,乡里有穷困紧急的人向他家求助,樊重一般都“有求必给”。樊重的钱财积累“赀至巨万”,他便经常周济本家同族,施惠于乡里。樊重的外孙何氏,兄弟之间为一些财产而争斗,樊重为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以田二顷解其忿讼”,索性送给他们两顷田地,来解决他们兄弟之间相互愤恨和诉讼。本县的人都称道樊重的行为和品德,将他推为三老。
樊重在80多岁的时候去世,他平素所借给别人的钱财多达数百万,他在遗嘱中命令子女们将那些有关借货的文书契约全部烧掉。向他借贷的那些人听说后都感到惭愧,急先恐后地前去偿还。樊重的孩子们都谨遵父亲的遗嘱,“竟不肯受”。
东汉的另一位慈善家宣秉也是光武朝的名臣。建武元年,宣秉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光武特诏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故京师号曰“三独坐”。第二年,迁司隶校尉。务举大纲,简略苛细,百僚敬之。后来更是官居三公之一的大司徒。
《后汉书·卷二七·宣秉传》记载,宣秉虽然官至三公九卿,被皇帝尊为“三独坐”,权势很大,但他一生节约,从不乱花,“服布衣”,“蔬食玉器”,帝尝其府舍,见而叹曰:“楚国二龚(“二龚”反映的是汉代的两位著名高逸之士龚舍和龚胜),不如云阳宣巨公。”即赐布帛帐帷什物。
宣秉身居高位却如此节约,那么他丰厚的俸禄都干什么去了呢?“所得禄俸,辄以收养亲族。其孤弱者,分与田地”原来把他历年所得薪俸,尽数赠与贫苦亲族和孤寡之家,以致逝世时“自无担石之储”。
光武朝另一名臣京兆人王丹,虽“家累千金”,但把他的财富全部救济贫困百姓,博得“好施周急”美名。对于乡里“其轻黠游荡废业为患者,辄晓其父兄,使黜责之。”而失去父母的“财赙给,亲算将护。”甚至乡里之间“其有遭丧忧者”,都“辄待丹为办,乡邻以为常。”行之十余年,“其化大洽,风俗以笃。”
最有意思的,是每当农忙时节了,王丹都会带着酒菜到田间,专门送给那些勤于耕作的人,以示奖励。以至于懒惰的人都“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
                        (摘自《人民政协报·慈善同刊》)
关闭本页
关于我们 总会简介 总会领导 表格文件 组织机构 慈善新闻 总会动态 通知公告 慈善聚焦 周行一善 信息公开 资金捐赠信息 资金支出信息 单位捐赠记录 线上捐赠信息 慈善文化 说慈论善 慈善故事 捐赠账号 开户单位: 徐州市慈善总会 捐赠账号: 487158206646 开户银行: 中行解放南路支行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Copyright 2021 徐州市慈善总会 徐州市泰山路东坡休闲广场6组团 邮政编码:221008

捐赠热线:0516-83855111 救助热线:0516-83855185 技术支持:铭宏科技